考CPA這個事,完全跟智商無關

提到注冊會計師,總是容易跟“高大上”“高薪”“精英”這些詞聯系在一起。為什么呢?因為在很多人眼里,能考過CPA的都不簡單啊。每年超百萬人報考,每科通過率平均下來也不過百分之十幾,最終合格的也只有幾萬人,而像這么難的,還有六科!這么一看,能考過的絕對是高智商學霸級別的人物。

所以,這也讓很多同學把CPA過不了歸結于智商,或者覺得自己智商不夠、不敢開始備考。

說實話,這種擔心也不是沒有原因,你想,動不動就百分之十幾的通過率,看著都覺得心累,難免會覺得自己不夠聰明。

特別是看到網上很多“大神“的分享,什么“一年過六科CPA“、“一個月通過CPA會計“,更容易讓普通考生覺得自己智商有問題。

但說真的,CPA真的跟智商關系那么大嗎?

拿財管舉例,大家都覺得財管特別難,公式特別多,又難理解,時間特別緊,做不完肯定是因為腦子轉得不夠快。很多培訓機構也是抓住了這個心理,出了各種“解題技巧”,“解題秘籍”等等。

聽著很牛逼,可實際上,這些都是錦上添花的東西。財管就是考查你做題熟不熟練,平時練得少,公式不熟悉,技巧再高也沒用。

把考不上歸結為智商不夠,其實就是給自己找個體面的借口罷了。

說到這兒,我又想起一個生動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大學一般都是要考800米體測的。當時我有一個同學,因為身體基礎素質不太好,大一的時候只能勉強混個60分,他知道自己基礎很差,很容易掛,因此然后他就一直跑一直練,到了大四的時候就已經能拿滿分了。

而大一跑得好的人,到了大四成績基本都會下滑,因為沒有什么緊張感,平時不去練,成績自然就會下滑。

這個事就告訴我一個道理,跑步這個事情跟天賦有一定關系。比如你要想拿個世界第一,沒有天賦你再努力也是做不到的。但如果你只是想跑出一個比較好的成績,這就跟天賦沒啥關系了,只要你練得多,你自然就能夠跑得好。

考證,就是后者,只需要稍微努力就行,根本到不了需要拼天賦的地步。

你每天學三四個小時,你堅持下來了,你到考試就能過關。沒做到的人到考試就是不及格,就是唯一的這個區別。

這個跟智商、天賦有什么關系呢?我們不需要考滿分,不需要達到及格的水平,我們只是去爭取一個標準化考試里面的60分,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事兒。

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是不努力的。只要你稍微比別人努力一點,就能打敗很多人了。

天賦是留給那1%的人拼的,而我們的競爭對手永遠都不是那個世界第一,那個最拔尖的人。我們只需要稍微努力一點,達到標準之上就行了。

就跟高考,或者考研、考博是一樣的,你的競爭目標難道是第一,是拿諾爾貝獎的那些人嗎?

所以,能不能考過,跟智商完全沒有關系。放下對智商的焦慮,踏踏實實地學習,這才是備考的正確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