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RM金融衍生品中,結構性產品也是重要的知識點,考生在備考中也要著重復習。今天,融躍小編帶廣大考生了解一下結構性產品產生的原因!

1、規避監管的動因

結構性產品將金融衍生交易巧妙地融合于傳統的固定收益產品中,從而成功規避了有關的監管要求,使投資者和發行者能夠順利進入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市場。

例如,對于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公司等機構,出于對投資安全性的考慮,各國監管部門一般會對其可投資的投資工具進行限制,如要求不得投資于BBB級之下的產品及要求不得進行場外衍生交易等。

2、為投資者提供“量身定做”風險管理工具

與傳統的金融衍生產品相比,結構性產品的產品設計更為靈活,可以根據投資者特定的風險特征來設計產品,從而滿足其對沖風險,進行風險管理的需要。此外,通過結構性產品,投資者可以進入由于自身資信條件限制無法進入或進入成本過高的衍生交易市場,節約風險管理的成本。【資料下載】點擊下載融躍教育FRM二級學習計劃

3、信用增強

結構性產品的發行機構一般都擁有很高的信用評級,它們的信用風險(違約風險)理論上為零。所以,結構性產品的一個核心機制就是發行機構利用自身的信用來減少交易的違約的風險。通過結構性產品安排,對結構性產品購買者來說,交易對手為信用較高的結構性產品發行機構,交易的信用風險很低。

>>>點擊領取:FRM各科必背定義+歷年真題中文解析+學習備考資料(PDF版)

11月frm考試

4、批發收益

金融衍生市場對市場參與者資信及zui低交易金額的要求,使許多中、小投資者很難進入或交易成本過高。通過結構性產品,這些投資者可以進入這一市場并能以只有大額交易才能享受的批發價格進行衍生產品的交易,從而獲取由結構性產品所創造的批發收益。

此外,通過結構性產品,公司還可以實現一些會計和稅收上的收益。共同基金可以通過購買結構性產品進入衍生交易獲取高額利潤,同時將結構性產品投資仍按固定收益產品方式記賬,避免復雜的期權會計。